促进国际合作和创新,以加强全球粮食体系的复原力
9月23日,中国发展高级别论坛秘书处举行了"全球粮食安全挑战与对策"国际经济形势分析网络视频会议。会议期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西莫·托雷罗、拜耳有限公司管理委员会委员、拜耳作物科学系院长康德、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范胜根、中国发展高级别论坛秘书长陆迈共同讨论和解释了全球粮食安全的挑战和对策。
疫情的威胁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了新的影响
近年来,世界人口继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全球粮食体系的复原力仍然非常不足。这反映在全球粮食供求不平衡、粮食种植可持续性低以及对突发性灾害等因素的反应不足。自今年初以来,这一流行病对全球粮食供应链、贸易和相关就业的影响对粮食体系的安全构成了进一步的严重挑战。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范胜根教授说,虽然许多国家的粮食供应在疫情后已恢复稳定,但供应链、失业和收入下降的影响已转向需求侧,从而面临价格不稳定、低收入群体饮食质量和标准下降以及营养不良等不利影响。所有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全球粮食安全体系的复原力仍需提高。范胜根教授在回应中指出:"为了应对未来更多的冲击,粮食系统的复原力必须成为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因此,有必要将短期援助与长期发展相结合,以便更好地预测和预防冲击,同时为低收入群体和社区提供更具包容性的保护。
拜耳观:以合作与创新提高食品体系的弹性
为了加强全球粮食体系复原力的挑战,拜耳有限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拜耳作物科学总裁康德(LiamCondon)主张通过促进国际合作和促进研发创新,积极促进粮食系统的发展和转型,以有效改善供求失衡和农业可持续性,并增强全球粮食体系的复原力。
康德说,提高食品体系的复原力还需要依靠更多的创新,例如通过开发新的育种技术大幅提高产量,减少农业对环境和资源消耗的影响,使粮食生产更加可持续,同时他还指出,为了提高决策者和公众对创新成果的接受程度,我们还应该建立一个高效、科学的监管体系,以确保创新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这方面,康德认为,中国在农业数字化方面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中国,植物保护无人机的应用正在改变农业生产方式,许多小农从中受益,"他说。使用无人机代替人工喷洒植物保护产品,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化学品的用量,保护环境,而且更有效率。中国的这一创新有望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凝聚全球创新能力努力为中国农业服务
拜耳一直致力于增强全球粮食体系的复原力,并与合作伙伴合作,以克服粮食供应、粮食安全、抗药性管理、新害虫、环境影响、创新成本和可持续价值转换等方面的挑战。
在中国,拜耳多年来继续开发和引进农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向中国市场提供五类约80种植物保护产品和七类约200种蔬菜品种,并在中国定制和推出一系列全作物解决方案和服务,以改善植物健康,减少病虫害和杂草的影响,并积极探索中国的数字农业和数字经营道路。最好为中国种植者服务。在未来,拜耳还将继续帮助中国农业提高质量和效率,继续为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甚至为建设一个具有弹性的全球食品体系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