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经济发展不容易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数据。中国再次提交了一个"明亮的答案",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4.9%;前三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0.7%;夏粮和早稻产量比上年增加224万吨;牛奶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8.1%;货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产品的产量同比增长两位数;全年目标任务的99.8%稳定下来!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艰难的成就,取决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取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取决于中国千百万工人的艰苦奋斗。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疫情对人民的安全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在这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活至上"的理念,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时举行民族竞赛,同疫病竞争,夺取全国防治疫病的重大战略成果。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为全面防治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恢复工作、恢复业务、恢复市场奠定了基础,帮助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第一次复苏。
只有执行科学的政策,我们才能有效地把危险变成机会。面对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中国坚持从全面、辩证、长远的角度分析形势,寻求科学的思路。与其他一些经济体采取的强有力的刺激措施不同,中国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坚持以供方体制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础,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脚踏实地地做好"六个保证"的工作,充分落实"六个保证"的任务,最终促进经济的有效复苏,进一步提高了发展质量。
只有着眼长远,才能教育新机器,开始新游戏。随着中国经济数据持续向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纷纷上调对中国前景的预期。这种信心既来自于中国经济当前的良好表现,也来自于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展望。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缩短"负面清单",不断放宽外资准入;从狠抓脱贫攻坚,再到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今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举措不断推进,经济发展的创造力,协调性,包容性,开放性,可持续性稳步提升。"。
寒风中的木炭火是最宝贵的。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中国自身持续复苏的基础仍有待巩固,但中国将始终站在正确的历史立场上,积极推进改革,依靠开放发展,为世界经济贡献更多的积极动力。从中国经济的数字中,人们可以看到世界经济复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