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文明花开别样红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海镇曼板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纪实

2025-04-10 13:54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2879

通讯员:徐龙云、李萍;曼板,傣语意为“田棚寨”。这个距县城仅2公里的傣族村寨,在16名党员组成的“红色方阵”带领下,正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绘就现代文明新村新景象。全村国土面积1.1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8%,48户242位村民在这片"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诗意栖居地安居乐业。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一、强化理论武装,夯实发展根基。

近年来,曼板党支部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有效整合乡村资源,激发乡村活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党支部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在强化教育党员管理上下实功夫、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内建设,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开展,不断夯实基层战斗堡垒,推动曼板小组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充分发挥党员“基层宣传员”作用,凝聚群团组织力量,结合全镇中心工作,通过“村里群众会”、入户宣传等方式,深入群众广泛宣传生态文明思想、讲解政策5次,覆盖150人次,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增强小组村民“主人翁”意识。

二、深化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集体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还看领头羊”。曼板党支部围绕中心大局,发挥“两个作用”,支部发动、党员带动、群众互动,有序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以“支部党员+老年协会成员+群众”的方式,积极承担村寨环境卫生、污水处理系统维护等工作,带动村民每周定期开展1至2次环境卫生整治,2024年,共开展卫生清扫20余次,人居环境工作开展成效显著,基本村容村貌提升改造。持续完善村内设施建设,镇党委争取乡村休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及两污处理项目资金130万余元。资金落地生花,化作35盏照亮回家路的路灯、铺设有序的两污处理管道、彰显民族韵味的传统文化雕塑与清晰明了的旅游路线标示牌。这些设施精准对接村民需求,让为民服务更精细、更贴心,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满意度节节攀升。

三、法治德治相融合,涵养文明乡风

作为全国文明村,曼板村小组巧用法治与德治“两支笔”,书写乡村治理新篇章。在规范约束上,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成为村民“充电站”,知识滋养文明素养;《村规民约》明确行为边界,婚丧嫁娶从简、远离赌博酗酒、摒弃封建迷信、杜绝违法犯罪,引导村民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农民。寓教于乐同样精彩,曼板村将傣族谚语与文明教育有机融合,镌刻木板之上,让村民在日常行走间感受文化熏陶,社会主义荣辱观、孝老爱亲模范故事传颂乡间,激发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的澎湃热情,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四、深挖资源禀赋,助推乡村振兴

镇党委紧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主线,深挖曼板潜力,在“傣家乐”产业上巧做文章,铺就村民致富路。党支部勇挑重担,党员示范先行,群众踊跃参与,一条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产业发展链条逐步成型。曼板村小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傣家乐”顺势而起。在稳固传统种植、养殖产业根基同时,生态茶园、蔬菜瓜果园生机盎然,集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傣家乐蓬勃发展。9家傣家乐各具特色,村民们各展所长,种植、养殖、初加工多领域联动,多元化经营格局让曼板村造血能力不断增强,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乡村旅游成为致富增收新引擎,点亮曼板发展新希望。(魏晓君、刀玉婷、马思琪)。


责任编辑:胡编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国际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